恋爱之都──长安城(下)
[ 2019-1-1 17:56:00 | By: ffff20181215 ]
 
七到九世纪的世界上,可能没有一个城市像长安一样拥有那么多的故事。
作为唐帝国的首都,长安除了本地居民之外,更聚集了来自帝国各地的商旅、士人、军人、官员与他们的家眷,多达百万的住民,他们的悲欢离合与长安的命运连结,使长安城不只是他们人生的舞台、更成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。
长安城中的故事不能尽述,但是关于爱情,却是人人都喜欢听的,所以我们试着从这些故事来一探长安!
※※※
一叶知秋──红叶诗
长安城地势最高的地方,是城南的芙蓉园,由于这里拥有战略上的优势,不宜让百姓居住,所以隋代就建了芙蓉园,作为离宫。
 
并将芙蓉园外的曲江池开放为百姓可以游玩的地方,在春夏之际,这里无疑是长安百姓的游憩之地,但是入秋之后,就显得萧瑟许多。
曲江的水一路北流、进入城中,穿过行人往来的桥下,与其他沟渠会合,成为皇宫外的御沟水。
御沟到底有多长、有多深?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,但是围绕着御沟产生的故事,却有着相同的脉络,就是寂寞。
唐代曾经是称霸欧亚大陆的大帝国,为了彰显帝国的实力,唐代的皇帝们除了兴建宫殿之外,也拥有大批宫女,盛唐时代的宫女甚至高达三万人,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飞上枝头当凤凰,其他的宫女一生埋没于宫中、至死方休,除了人们普遍传说的『幽怨』之外,恐怕更多是看似永远不会结束的绝望,说到底,就是如深秋一般的寂寞。
因为寂寞,许多宫女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寄托,有的成为佛教虔诚的信女,希望以今生的功德换取来生的幸福。这种心情体现在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,法门寺中的佛指舍利在唐代曾经数次迎至长安,由于舍利被视为佛陀本人,所以供养舍利的行为也被认为是极大的功德。
§历史豆知识:
传说佛陀圆寂之后火化,遗下了部分的骨骸与八万多颗舍利子,平分给八位国王,各自建塔供奉,在阿育王时又重新收聚大部分的舍利,平分为八万余份,分往各地建诸塔供奉,佛陀的舍利也在之后流传到东亚各国。法门寺中的舍利是佛的指骨,为了怕有人偷盗,还另外做了几个「影骨」来混淆视听,其中一枚影骨是白玉做的,另一枚在探测后可能是中古时期的人骨,推测原是某位高僧的指骨,而地宫中还有一枚确定亦是人骨,在探测后确定的年代也与佛陀相去不远,便是佛指舍利。§
晚唐最后一次送回舍利后,地宫旋即封闭,千年后第一次开启时,人们发现除了官方列表的宝物之外,还有许多不列在清单上的小东西,大多属于女性,推测很可能就是这些宫女们的供养品。
 
   法门寺地宫衣物帐拓片。这是晚唐最后一次送回佛指舍利时,与舍利一同送入地宫中的一块石碑,上面列着官方的供养品,也是现代用来确认法门寺出土物名称。
除此之外,在晚唐也有许多关于宫女的故事,其中版本最多的,当属红叶诗。由于唐代的律令规定,宫女不得擅自与外人联系,若是被发现,双方都有可能被处死,在盛唐以前十分活跃的宫女集团,也因为皇帝的打压而不能再随意出入宫禁。
中唐后,唐帝国的国势江河日下,抑郁而无出路的君臣百姓,只好将焦点转移到文学、技艺、服饰与玩乐上,当中也有不少力图振作的古文运动与改革者,试图挽回唐帝国的荣光,这是唐代文化的发展高峰期,但是随着改革的一再失败,人心渐显空虚,晚唐之后,颓败之势已无法阻挡,只是苟延残喘而已。
晚唐的皇帝们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,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放出年纪较长的宫女、让她们出宫嫁人,以此降低后宫的怨愤之气、向上天昭示自己并非无道昏君。
红叶诗的背景就出现在这个时代,诗中的主角有不同的名字,故事也有〈题红怨〉、〈流红记〉等不同的名称,但是故事的结构是一样的。
男主角都是来长安参加考试的士人,他们散步到御沟附近,在落叶中发现了一张写有诗句的红叶,上面写着:『水流何太急,深宫尽日闲。殷懃谢红叶,好去到人间。』,或许诗中的寂寞触动了这些男主角,使他们将叶子收了起来,在往后的日子里暗暗地思想这些诗句出于怎么样的女子?其中一个版本的故事中,男主角又在红叶上题了两句诗『曾闻叶上题红怨,叶上题诗寄阿谁?』,将红叶放入御沟中。
数年后,男主角们或是登科为官、或是下第不仕,最终都在皇帝放出宫人的时候,偶然地与一位宫人结成良缘,最后,宫女在丈夫们的衣箱找到了红叶,发现这段缘份早有前定。
红叶诗的故事大多有着良缘得偕的美好结局,其中最完整的一个版本出现于晚唐到宋代之间,故事的男女主角甚至在皇帝逃往四川之后得以拜见皇帝,并得到了皇帝的祝福与赏识,最后儿女成行、夫妻和美。
但是,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中,男女主角相遇却是在皇帝逃往四川的时候,长安大乱,宫人也不得已地逃出皇宫,男女主角于一户民家中相遇,女主角因为才思敏捷而与男主角相恋,在乱世中无法独行的女主角委身于男子,两人相偕逃往较为安全的四川。
行经绵竹时,一个路过的宦官发现了女主角,并逼着她上马要带她回到皇帝身边,无奈只得分手。失去女主角的男子十分沮丧,不过,当日的晚上,女主角回到他身边,表示自己贿赂了宦官,只为了与他相守,于是两人回到男子的老家。
数年之后,男子生了重病,一名道士说他面带邪气,此时,宫女才坦承自己被宦官带走时就已自杀身亡,只因感觉到男子的思念之情,才追随至今,但是人鬼殊途,为了男子的性命着想,最后,宫女与男子置酒诀别后,悄然离去。
秋天给人的感觉既有萧瑟、也有丰收,红叶诗的两种结局,如同御沟中的秋红,有的得以被拾起珍藏、有的则随水而逝。
 
※※※
雪中真情──李娃传
在诸多唐代的传奇中,以〈莺莺传〉和〈李娃传〉的结构最为完整、影响也最为深远,但是〈莺莺传〉的主要舞台在山西蒲州,因此不论。而〈李娃传〉的故事则完全发生在长安,故事中透露出的长安风俗和主角们于巷里之间来去的身影,增加了故事的魅力。
〈李娃传〉的男主角郑生也是入京赶考的名门子弟,他与李娃的相遇是标准的欢场情缘,他为李娃挥霍了所有的财物,而后,遭到李娃与其鸨母无情地抛弃,身无分文的郑生方知柔情不过是骗局,他也无颜向亲友求助,最后,只好凭著名门子弟的风度与天生的歌声,到专营丧葬事务的凶肆中唱挽歌为业。
他在凶肆中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欢迎,并成为长安城中有名的挽歌歌手,在长安两间最大的凶肆于天门街上比拼的时候,他特别被延请去唱歌,天门街是长安皇城的最前方,也是长安最醒目的广场,他歌声中的哀婉在比赛中成为焦点,却也因此被前来长安述职的父亲发现,发现独生子竟然从事这样的工作,郑父气愤难耐,将儿子带到人烟稀少的城南,打成重伤后丢弃在现场。
  新疆博物馆藏唐代麻鞋,是墓中的陪葬物
还好,郑生的同事们将他救回,可是他的伤势过于沉重,不久,连凶肆中人也不大愿意理会,郑生只得沦为乞丐。长安城的历史上,冬天其实不常有大雪,却偏让郑生遇上了,尝尽人情冷暖的他在大雪中沿街乞讨,最后冻倒在一户人家之前,他的声音引起屋主的注意,屋主开门一看,四目相对,原来这就是李娃的新宅。看见往昔的翩翩公子沦为乞丐,李娃感到十分自责,她以身上的绣襦盖住又臭又脏的郑生,将他带回家中照料,并资助他读书、重回到科举考场。
 
唐代立凤纹刺绣锦残片,现藏于日本正仓院。
而后,郑生终于完成他当初入京的目的、成为一名官员,但是他不像李益那样绝情,执意地要求李娃与他成婚同行,李娃却拒绝了,在郑生以死相胁之下,李娃勉强地同意与他一起到剑门才分手。两人来到剑门,却没想到郑父也在此地,父子相认之后,郑父才知道李娃的事,并促成了李娃与郑生的婚事,而后,随着郑生平步青云,李娃也最终受封为汧国夫人,成为当世所称道的贤妇。
李娃的故事结束于九世纪左右,而长安城中的故事,在十世纪初划下句点。在唐帝国灭亡前三年,军阀挟持着皇帝离开长安,并拆毁了当年以倾国之力兴建的大明宫,将所有的构件丢入河中,让水流带往洛阳,同时,逼迫长安的百姓迁往东方。
在震天的哭声中,长安城的荣光一去不返,进入漫长的冬天,直到现代,在文化与观光的刺激下,长安城才以崭新的面貌,显示出它的过去。

 
 
发表评论:
 

时 间 记 忆
<<  < 2019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 31
最 新 评 论
最 新 日 志
最 新 留 言
搜 索
用 户 登 录
友 情 连 接


 
天涯博客欢迎您!